• +86 021-34206484
  • jz.TdLeelib@sjtu.edu.cn
  • 登录
  • 注册
  • 项目登记
  • 首页
    Home
  • 关于基金
    About
    • 基金简介
    • 大事记
    • 管委会介绍
  • 䇹政要闻
    Events
  • 䇹政数据
    Data
    • 䇹政学者
    • 䇹政导师
  • 䇹政项目
    Projects
  • 联系我们
    Contact
项目管理
Management
  • 北京大学
  • 复旦大学
  • 兰州大学
  • 苏州大学
  • 台湾清华
  • 上海交大

新闻

  • 2023/7/11 13:52:52
  • sjtu_admin

科学之光生生不息——赵东元院士在䇹政25周年纪念活动上的讲话

       6月20日下午,在“䇹政基金”25周年纪念庆典、《李政道与复旦》新书出版暨“复旦大学本科生学术研究资助计划”2023年结题典礼在元创中心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䇹政导师代表赵东元在典礼上发言,回顾自己指导䇹政学者的经历和经验……

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

      很高兴今天能在“䇹政基金”廿五周年纪念典礼、“本科生学术研究资助计划”2023年结题典礼上发言。首先,我要向在今年顺利完成课题、获得“䇹政学者”“望道学者”称号的同学们致以热烈的祝贺!祝贺你们完成人生中的第一个学术研究项目。

      由䇹政基金延伸出来的FDUROP为刚刚接触学术研究的本科生们提供了体验和尝试的机会,使他们学会从实验、从阅读、从生活中提出研究问题,并尝试独立地解决问题,从而加深了对科学的热爱、对科研的热情,也培养了他们的科学思维和探究性学习的习惯,为日后的科研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这正是李政道先生设立“䇹政基金”和学校搭建“本科生学术研究资助平台”的目的和意义所在。

      回顾我在复旦大学25年来担任“䇹政项目”“望道项目”导师的历程,我见证了许多学生在这个平台上,扬起了科学研究的风帆。我从FDUROP带出来的学生中有10余位都在国内外高校成为了教授,并且都比较知名。比如96级的郑耿锋,后来选择母校,回到了复旦大学,现在已经是杰青,先进材料实验室的教授;还有98级的田博之,当时我刚来复旦工作,田博之机缘巧合来到我的实验室。他后来受本科时䇹政项目经历的启发,硕士期间在国际期刊上发表文章27篇,其中Nature Materials等知名杂志4篇,申请专利9项,现任教于芝加哥大学化学系,2012年被评为 35位“世界顶尖青年创新家”之一,2016年获得斯隆研究奖和美国青年科学家总统奖;我的另外一位学生刘嘉,从哈佛大学博士毕业,在斯坦福做过博士后,又回到哈佛任教职,已经成为终身教授,他曾获NSF Career Award。䇹政项目确实培养了学生,造就了人才。

赵老师指导的FDUROP学生

       有了本科期间䇹政项目的经历之后,䇹政学者们有的选择成为教师,成为下一代䇹政学者的导师,将教书育人与科研攻关相结合。比如郑耿锋,他本人是“䇹政学者”,回国后又培养了17位䇹政学者和望道学者,使我们在这个平台上看到了科学之光代代相传、生生不息的可喜现象。

赵老师与䇹政学者刘嘉,刘嘉任教于哈佛大学,曾获NSF Career Award

       这次我作为教师代表,受邀来讲一讲指导学生的心得,我有两点特别想跟各位老师和各位年轻的学生一起分享。

赵老师为䇹政25周年纪念活动草拟的发言稿要点

       一是开展个性化教学,让学生“悟”。这些人才真的不是教出来的,而是“悟”出来的。作为一个老师,应当深入了解学生,个性化教学,因材施教,所以我办公室的大门随时向你们敞开,欢迎你们随时过来跟我讨论。作为一个教授,最重要的不是“教”,而是引导学生“悟”。田博之当初过来尝试一下,我给他讲过后,他就没白天没黑夜地干,即使是节假日,他还在实验室里干。在这一点上,我是作为一个教师去引导他,让他自己想如何做科研能够长期尝试。他能取得这样的成绩,真的完全来自于其个人的努力、热爱和兴趣。还有就是因材施教,之前介绍的那个孩子也很喜欢理论,他进我的实验室,我就完全安排做理论的课程来配合。我跟学生说,科研绝不是给我做的,我们就是拴在一根绳子上的蚂蚱,一起跳,绝不是老师个人的事情。

       第二就是言传身教,传授科学的质疑精神和逻辑理性的科学方法。我们常说教书育人是一个教师的天则,引导学生找到自己喜欢的领域,发现属于自己的兴趣和热爱——只有经过自己思索,大脑独立思索决定的才是真正的热爱——这样的热爱才能带给学生持续的动力,兴趣和热爱是挡不住的。所以在䇹政项目中,作为一名教授,作为一名科学家,我们要言传身教,要把自己的敢于质疑、不怕失败、持之以恒、实事求是、求真创新的科学精神和理性逻辑的科学方法传授给学生。刚才说到的刘嘉,现在是哈佛大学教授,当时进我的实验室,英文实在是一般,但是他对科学充满了好奇心,所以我经常和他一起讨论,鼓励他一定要打破固有的思维,要敢于异想天开,要做与众不同的工作,绝对不要人云亦云。他作为本科生来到我的实验室,我们一起做属于他的东西,那篇论文发布在化学领域最高水平的刊物上,到目前为止引用近千次。

       当前中美关系有了非常大的变化,面对新型国际关系,我想我们更需要䇹政这样的项目。有这样的项目,国家才能够自立自强地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有这样的项目,才能充分发挥导师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精神,培养学生独立、自由、理性的思维,培养学生异想天开、刨根问底的探索学习能力,让青年人找到自己热爱的领域,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价值,成为一名有情怀、有格局、有视角的未来科学领军人物。

       最后请允许我对李政道先生表示敬意,祝愿李先生健康、长寿。也祝福在座的各位青年人博学笃志、前程似锦!

       谢谢!

来源:公众号-复旦FDUROP

版权所有©2022.上海交通大学 沪交ICP备20250037
友情链接
  • 上海交通大学
  • 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
  • 李政道数字资源中心
  • 李政道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