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 021-34206484
jz.TdLeelib@sjtu.edu.cn
登录
注册
项目登记
首页
Home
关于基金
About
基金简介
大事记
管委会介绍
䇹政要闻
Events
䇹政数据
Data
䇹政学者
䇹政导师
䇹政项目
Projects
联系我们
Contact
项目管理
Management
北京大学
复旦大学
兰州大学
苏州大学
台湾清华
上海交大
新闻
2023/8/2 14:30:03
sjtu_admin
新书丨《李政道与复旦》
《李政道与复旦》-复旦大学教务处 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23年8月
序,杨福家。李政道先生是蜚声海内外的物理学大师,也是我的前辈与朋友。1957年,当我还在复旦大学物理学系求学的时候,年仅三十一岁的李政道先生就因在“弱作用下宇称不守恒”上的发现荣膺诺贝尔物理学奖。他的天才发现,不仅是物理学上的重要突破,也是华人在诺贝尔奖上的突破,允可称华人之光。因此,在我还是一个学生的时候,就对他的才学十分倾慕。
1982年,苏步青为李政道佩戴复旦大学校徽
幸运的是,当我们的国家走出非常岁月,我们的大学恢复正规的教学研究以后,李政道先生频频回国,为我国的科学教育发展大业献计献策。就国家层面而言,他创立推行CUSPEA项目,倡导设立博士后制度,推动高能物理研究,从不同的层面帮助我国的科学教育事业得到提升与完善;就大学层面而言,他与多所大学往来密切,我所任教的复旦大学就在多方面受惠于他。
1979年,有感于国内学子难以出国学习,李政道先生创造性地设立了CUSPEA项目。作为一名物理工作者,我多次参与CUSPEA的选拔工作,故能亲切感受到他在人才选拔和培养方面的远见卓识。我的许多学生,也通过这一项目较早地进入世界一流学术机构从事科研。1982年,李政道先生受邀担任复旦大学名誉教授。此后,他在复旦设立物理奖学金、帮助建立物理综合实验室、开设讲座,为复旦的科研,尤其是物理学的科研呕心沥血。因此,在我担任复旦大学校长期间,我特别珍视我们与他的友谊,同时也殷切希望他能和复旦有更加紧密的联系。1995年,复旦大学建校九十周年,当时学校推出了一系列庆祝活动,其中有两项活动十分重要:一是在校园内竖一校训墙,上书本校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二是复旦大学成立校董会。在我们的努力邀请下,李政道先生欣然来沪,参与校庆,并在这两项活动中担任重要角色:他不仅为校训墙揭幕并发表讲演,还担任了复旦大学校董会第一届名誉主席。从此,他与复旦的感情更进一步,而我与他的交谊也愈发深厚。
就我和李政道先生数十年的交游而言,我感到,他兼有科学家、艺术家和思想家的气质,因此能在科学、艺术、教育、社会活动等多方面取得很高的成就。对于这样一位卓荦之士,仅仅学习他的科研论著,或者阅读有关他的文字传记,还不能完全把握其风神。因此,当我的老同事孙莱祥先生提出,在“䇹政基金”创立二十周年之际,多方搜寻,编辑一册《李政道与复旦》影集时,我深感此举之必要。借助现代科技,我们可以看到李政道先生不同时期在复旦大学留下的身影,让广大未能亲睹李政道先生风采的读者,借此影集遥想大师气韵。
当“䇹政基金”创立时,我刚过耳顺之年,李政道先生则已达从心所欲不逾矩之境。光阴者,百代之过客,有一些故事和精神,总会穿越如梭的岁月,长久地保存。这,也是这本影集的意义和价值。
2018年9月
小引。李政道先生是伟大的科学家,他在物理学上的卓越成就,已然载入史册并在人类科学发展史上有一席之地。李先生不仅是专精的学者,而且是博雅的通人,他尤其钟情于艺术,好之乐之。沉潜赏鉴之外,还时常以画笔抒发情怀。科学与艺术的融通使得李先生对学术与人生都富于洞见和智慧。李先生的思想并不仅仅闪现于课堂之上与论著之中,或许是继承了中国传统的士人情怀,他不论身在何方,总是牵挂着祖国,更希冀自己的思想能对祖国有所裨益。因此,不论是在风雨如晦的“文革”岁月,还是在万象更新的“改革开放”时期,只要有机会,李政道先生就会回到祖国,尽己所能回报祖国。
李政道题词
在李政道先生九十多年波澜壮阔的人生经历中,复旦大学也曾参与其中,并留存了许多温馨和美好的片段。李先生将复旦视为他的“一所母校”和“第二个家”。李先生与复旦大学,有深交,有友谊,有故事,更有情怀。因此,将李先生与复旦大学的部分影像编辑成册,不仅能记录李先生生命中的一段足迹,也能彰显他的理念与情怀。
早在1972年和1974年,李政道先生就曾不辞辛劳访问祖国,并耿直地向国家最高领导人提出有关科学人才培养方面的建议。1974年,在参观了复旦大学等单位后,李先生撰写了以《参观复旦大学后的感想》为题的建议书,呼吁像培养芭蕾舞演员一样,较早地培养建立一支少而精的基础科学队伍。这应当是学成后的李先生对祖国最初的回馈,而这一回馈,即使在特殊时刻,也得到了一定的回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及复旦大学少年班之建立,即与李先生的殷切呼唤关系密切。在这一过程中,于上海长大、对上海怀有故土之情的李先生与复旦大学也建立了初步的联系。
当祖国开启“改革开放”的征程后,声望日隆的李政道先生对祖国关切益深,在大江南北行踪更频,他与复旦大学的联系也愈发紧密。据不完全统计,李政道先生先后造访复旦大学十八次。在复旦园中,李先生不仅与复旦师生纵论科学与艺术,还通过设立奖学金、基金,担任校董等方式为复旦的发展尽心尽力。某种意义上,李先生在复旦的嘉言懿行,正是他广博深邃的思想和矢志爱国情怀的集中体现。
李先生的科学成就,集中于物理学这一基础科学,故而他深知基础科学对于整体学术和学术之外的国家社会发展具有重大的奠基意义。而当科学发展至20世纪后半叶,一国之基础科学,犹赖精英人才。在百废待兴的1979年,李政道先生有感于早年赴美留学的经历,利用自己在北美学界的巨大影响力,率先与国内部分学界领袖合作创立了“中美联合招考物理类研究生计划”(China-U.S. Physics Examination and Application,简称CUSPEA),选拔优秀学子赴美学习。后来出任复旦大学校长的杰出物理学家谢希德教授对李先生此举鼎力支持,也推动复旦学子参与其中。与谢希德先生的友情进一步拉近了李先生与复旦大学的距离,于是,李先生与复旦的深入结缘,从物理学科开始。
1982年,李政道先生担任复旦大学名誉教授。1986年,李先生又在复旦设立“李政道物理奖学金”,奖励复旦大学在物理学上取得优秀成绩的学子。设立物理奖学金,固然是因为李先生的研究领域在物理学,却又不止于此。从20世纪70年代回国开始,李先生始终大声疾呼中国要重视基础科学,为了向高层领导和社会大众宣传这一点,他不仅撰写文稿详细说明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的关系,还提出了“水 · 鱼 · 鱼市场”等生动活泼的比喻强调基础科学之重要性。大学是求真之所,在重视基础科学方面更是责无旁贷。故而李先生以他最熟悉的物理学为切入点,设置奖学金激励有志于此的青年才俊,这是他重视、倡导基础学科具体而微的体现。
在若干次造访复旦大学后,1995年,恰逢复旦九十周年校庆,李政道先生再临复旦。他不仅为复旦校训墙揭幕并在校训墙前向师生发表演讲,还被聘为复旦大学校董会第一届名誉主席,进一步从全局的角度为复旦的发展擘画经营。关于大学教育,李政道先生一方面特别重视“问”,认为“学会问”比“学会答”更加重要;另一方面又尤为强调“艺术与科学不可分割”,故而大学教育不可偏狭。他的这些理念与复旦大学“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的校训不谋而合。从九十年代到今天,复旦大学对于“通识教育”的探索和追求走在全国前列,这其中自然不乏李先生教育思想的沾溉。
李政道先生不仅在思想、理念上惠及复旦,还在制度上对复旦有直接帮助。1996年,李先生一生的爱侣秦惠䇹女士不幸因病离世,秦惠䇹女士与李政道先生相知相契,对于学术和社会亦有非凡的理解。她留下遗愿,希望能够以她和李政道先生一家的私人积蓄支持中国的大学生尽早独立开展科学研究,并希望接受支持的学生中,女性比例不低于50%。
1997年,“秦惠䇹李政道中国大学生见习进修基金”(简称“䇹政基金”)在复旦大学举办了新闻发布会。1998年,该基金在北京大学、复旦大学、苏州大学、兰州大学正式资助本科生参与科学研究并授予最终结项者“䇹政学者”称号。二十年间,“䇹政项目”由理工科扩展至医学、人文、社会科学,涵盖学术研究的各个领域;也从最初的四所高校发展至包括新竹“清华大学”(2000年)、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在内的六所大学。在这二十年的变迁中,李政道先生倡导的“师生间一对一教导”“让青年人尽可能早地进入科研”的精神则一以贯之。而复旦大学在“䇹政基金”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情况,又生发出“望道项目”“曦源项目”等本科生科研项目,形成“复旦大学本科生学术研究资助计划”(Fudan Undergraduate Research Opportunities Program,简称FDUROP),使本科生参与科学研究得到制度上的保证,并尽可能为此营造好的环境。饮水思源,FDUROP发轫于“䇹政基金”;而李先生的卓识与远见铸造了复旦的学风与精神。
2008年,“䇹政基金”年会,李政道与复旦师生合影
今年恰逢“䇹政基金”项目创立二十周年,回首来时路,复旦大学的发展始终离不开李政道先生的关怀与指引。当我们检点档案馆、校史馆和本校师生私人所藏时,发现了不少李先生与复旦大学的影像。由这些影像,我们可以窥见一位大师的风采,也能看到一所大学的嬗变。故此影册之集,既有存史之意,亦有光大李先生思想之愿。
仁者寿而智者乐,李先生之仁与智,本影集仅能示其万一。然本集若能博先生一乐,则功莫大焉。
是为小引。
2018年11月
2019年2月,李先生在《李政道与复旦》样书的扉页上题词
“䇹政精神,旦复旦兮”,李先生右手边的先生是李政道先生代表、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顾问委员会副主任王垂林研究员
来源:公众号-复旦FDUROP